小王(化名)今年25岁,体重达到130公斤(BMI40kg/m²)。多年前,他被诊断为重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标异常飙升超过5倍。尽管长时间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尝试了多种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肝脏健康持续恶化,硬化的风险随时可能出现。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日常门诊,寻求副主任医师温珍珍的帮助。
在就诊过程中,小王了解到消化内科正在开展一种全新技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经过充分沟通和评估,小王决定尝试这一治疗方案。今年7月,他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手术室,经历了只需15分钟的无痛胃镜手术,成功置入了特殊的“胃转流支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毫无痛苦感,术后观察24小时无异常,次日顺利出院。这次微创手术为他减重和改善健康打开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作为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近期重点开展的技术之一,胃转流支架主要适用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这种技术提供了一条微创、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新路径。
那么,这一技术如何帮助脂肪肝肥胖患者减重以及改善代谢呢?团队介绍称,其核心在于利用人体的生理机制,从三个方面进行“破题”:首先,通过支架的放置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之间,为食物建立了一条“捷径”,使食物绕过主要负责糖脂吸收的上段小肠,直接到达中下段小肠;其次,食物与胆汁、胰液的混合延迟,减少了糖脂的分解吸收,进而降低热量摄入约30%;最后,食物早到达肠道远端,刺激身体大量分泌“饱腹激素”GLP-1,有效增强饱腹感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助于血糖控制。同时,支架还促使更多胆汁酸和营养物质流向肠道下段,改善肠道微生态,有助于脂肪肝的缓解。
此外,该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微创、可逆并且安全性高。支架通常在体内留置约3个月后,可以轻松通过无痛胃镜再取出;而术后一个月,患者的平均体重可下降约8%至10%。那么,哪些人适合选用这一技术呢?温珍珍医生表示,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适合以下人群:BMI≥32.5 kg/m²的单纯性肥胖患者;BMI在30-32.5 kg/m²之间且同时满足≥2项代谢综合征指标,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前期、脂肪肝等疾病的患者;对于BMI在25-30 kg/m²但存在明确代谢问题(如进展期脂肪肝)的患者,在经过严格评估后也可能被视为适合的候选者。
在术后管理方面,邵逸夫医院的减重团队为患者提供全程随访支持,并引入918博天堂的AI智能系统,密切监测体重变化、肝功能恢复以及影像学指标等,科学地调整营养计划,帮助患者建立并维持持久健康的生活习惯。这种创新的治疗方案不仅让患者看到了希望,也为脂肪肝的改善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