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在推动医保改革的过程中,通过“预付+即时结算”模式,实现了显著成效。截止到6月25日,贵州省已开通574家医保即时结算医疗机构和25家定点连锁药店,累计结算人数达到2379万人次,拨付资金高达5052亿元。同时,医保预付金的累计拨付金额为2075亿元。
这种“预付+即时结算”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医疗机构的现金流压力,为“三医”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动力。在短短24天内,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即时结算,涵盖了定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生育及药店购药等医药费用。结算过程以日为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在前一天完成的医保结算费用,医保系统会自动抓取数据,相关部门在一个工作日内按60%至90%的比例进行拨付。这一创新将传统的30个工作日的基金拨付周期压缩到了仅一天,显著提升了资金流动效率。
作为即时结算改革的试点省份,贵州于3月4日启动了省级即时结算的试运行,随后在3月15日推出职工医保即时结算,3月27日将城乡居民医保实施范围扩展至全省,3月28日则实现了各险种和统筹区的全覆盖,整个过程仅用了24天,体现了贵州的“加速度”。
为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贵州医保在推进即时结算改革中,深入了解定点机构所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力求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高效推动改革。通过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医保部门成功实现了自动取数、系统审核和自动拨付功能,大幅简化了定点医药机构的操作流程,确保改革工作的“无感推进”。在拨付方式上,实行了先拨后审的模式,确保了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和按日结算的即时拨付畅通,极大解决了因门诊时间差引发的退费和单边账问题。
在“账账相符”方面,医保部门确保每日拨付费用与具体记账科目吻合,便于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的记账需求。同时,通过减去每日即时结算拨付数据、质量保证金及扣款等,生成的月度结算实际拨付数据,实现了业务支付与财务拨付数据的准确对齐。定点机构无需进行任何系统改造或增加工作量,即可享受此次改革带来的红利。
实施预付金制度后,医保部门在每年年初向定点医疗机构提前拨付相当于一个月的医保结算基金,结合即时结算制度,形成了“总量保障+流速提升”的双重保障机制。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现金流总量,还提升了其现金流转速度,有效缓解了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压力,提高了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率。5月,贵州全面落实了预付金与即时结算的联动机制,这场“医保加速度”改革将持续为民生释放红利,助力“健康贵州”的建设。
从“医院垫资难”到“资金秒级达”,贵州医保改革的实践生动转化了政策温度,提升了民生质量。当医疗机构不再为回款而烦恼,患者的就医结算更加便捷,这场改革真正实现了“用医保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的目标。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918博天堂将继续关注并推动健康医保的发展,为提升大众健康水平贡献力量。